健康头等舱

883《健康头等舱》| 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贺正权科普老年糖尿病防治
作者: 编辑: 一审: 二审: 三审: 发布日期: 2025-10-13

9月17日,FM88.3黔西南交通旅游广播《健康头等舱》节目邀请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贺正权做客直播间,为听众朋友们科普老年糖尿病防治

图片

节目主持人如云(左)与嘉宾贺正权医师(右)


嘉宾简介

图片

贺正权


2009年毕业于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前任贵州省医学会甲状学组委员、黔西南州医学会内分泌暨代谢性疾病分会秘书,2024年作为“黔医人才”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进修,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在老年糖尿病诊疗方面经验丰富。


节目部分文字内容


主持人:首先想请贺医生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数据值得我们关注?


贺正权:根据2023年《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我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30.2%,这个比例意味着每3位老年人里,就可能有1位是糖尿病患者,形势很严峻。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诊断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50%已经出现了并发症;8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病情管理难度呈指数级上升;而且农村地区的血糖达标率,仅仅是城市的一半。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糖尿病人群还在逐步扩大,这不仅是医疗问题,更需要每个家庭重视起来。


主持人:很多老年朋友确诊糖尿病后都会困惑:为什么年纪大了会得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和普通糖尿病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贺正权:老年糖尿病确实有很明显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起病隐匿,很多老年人血糖升高多年,却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也就是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往往是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的。而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甚至会以并发症(比如手脚麻木、视力下降)为首发表现。另外,糖尿病和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尤其是68%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血糖升高(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所以建议初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做一下相关的肿瘤筛查。


第二是并发症多,不少老年人确诊时,已经合并了高血压、神经病变、肾脏病变、血管病变等,这和长期血糖没得到控制有关——毕竟很多人发病初期没症状,没及时发现,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第三是管理难度大,老年人常伴有肾功能减退、认知障碍,比如记不住糖尿病知识和注意事项,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下降,需要家属长期照护,有时整个家庭付出很多,效果却不一定理想。


第四是低血糖风险高,部分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知很迟钝,一次严重低血糖就可能诱发心梗或跌倒骨折。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有些老年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一旦开始控糖,即使血糖降到正常范围,也可能出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症状”——这不是真正的低血糖,而是人体突然从高糖环境过度到正常血糖,一时不适应导致的,我们叫它“低血糖症”,比“低血糖”多了一个“症”字,这种情况很容易让患者误以为是仪器问题,从而忽视风险。


主持人:老年糖尿病发病率这么高,背后有哪些主要的致病因素呢?


贺正权:老年糖尿病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和衰老带来的身体变化密切相关:

首先是胰腺衰老,随着年龄增长,胰腺里负责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数量会逐渐减少,当数量减少至50%以上的时候,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调节糖代谢的能力自然就跟不上了;


其次是肌肉流失,人从30岁开始,每十年都会流失一部分肌肉量,肌肉是消耗葡萄糖的重要“场所”,肌肉少了,胰岛素抵抗就会加重——简单说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即使分泌胰岛素,也没法有效降低血糖;还有肠道菌群失调,老年人体内的有益菌减少,菌群平衡被打破,也会影响糖代谢;


另外,老年人常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比如关节痛、肌肉痛,衰老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会干扰糖代谢,进一步增加糖尿病风险。


主持人:既然老年糖尿病起病隐匿,没有典型症状,那怎么才能早期发现呢?有哪些“蛛丝马迹”需要警惕?


贺正权:大家可以留意这些信号,它们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提示:

第一是餐前心慌手抖,这可能是反应性低血糖的表现——也就是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变化不同步,餐前血糖偏低,引发不适,是胰岛功能退化的一种早期表现形式;


第二是夜间尿频,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下降,高血糖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导致夜间频繁起夜;


第三是伤口久治不愈,当空腹血糖长期超过8mmol/L时,就会影响伤口愈合,小伤口很久长不好,要警惕血糖问题;


第四是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血糖波动会导致晶状体周围环境的渗透压改变,影响视力,这种模糊通常是暂时的,但也是血糖异常的信号。


除了观察症状,更重要的是定期筛查:建议所有没被诊断为糖尿病的老年人,每年做一次糖尿病相关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如果这些检查还不能明确,必要时可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一步排查。


主持人:有人说“糖尿病血糖高不可怕,怕的是并发症”,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高血糖带来的并发症,具体有哪些危害?


贺正权: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高血糖的“直接威胁”有限,但长期危害深远。短期来看,单纯高血糖(比如空腹>7mmol/L、餐后>11.1mmol/L)可能只引起口渴、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甚至没明显不适,所以很多人觉得“高一点没关系”;但长期高血糖会通过多种途径损伤全身血管和神经——比如血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基化终产物”,破坏血管内皮;引发自由基堆积,导致细胞损伤;还会激活异常代谢通路,进一步损害人体器官,并且这些损伤是逐渐累积的。其次,并发症具有“隐匿性”和“不可逆性”。


比如微血管并发症里的糖尿病肾病,早期只有微量白蛋白尿,没明显症状,10-15年后可能发展成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现时往往已经不可逆。大血管并发症也很危险,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心梗、脑梗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约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且发病年龄更早、症状更隐匿。还有神经病变,比如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丧失,小伤口没察觉,最后引发严重感染,甚至需要截肢。


最后,并发症会引发“全身性连锁反应”。高血糖的损害是全身性的,一个器官出问题会连累其他器官:比如肾功能下降会导致毒素蓄积,加重心血管负担;自主神经病变会引发胃轻瘫、尿潴留,增加感染风险;高血糖还会抑制白细胞功能,让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肺炎、尿路感染等严重问题。


总的来说,并发症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治疗难度大、经济负担重、生活质量影响大,而且死亡风险高——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大部分都和并发症相关。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黔ICP备17001746号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

医院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新区桔康路(B6路)侧。

州医院微信生活号

州医院微信公众号

州医院支付宝生活号

预约挂号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