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眼睛里总有小黑点飞来飞去,是不是进蚊子了?”眼科门诊里,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这些飞来飞去的黑影,俗称“飞蚊症”,学名“玻璃体混浊”。它可能是眼睛老化的信号,也可能是某些眼病的前兆。今天一起来揭开眼前“小飞蚊”的神秘面纱!
一、烦人的“小飞蚊”从何而来?
眼睛里有个透明物质叫作“玻璃体”,像果冻一样填满了眼球,不仅让眼球保持形状,还能帮忙聚焦光线。正常情况下它是清澈透明的,但随着年纪增长(尤其是30岁后)或者高度近视,这个“果冻”会慢慢“化水”,里面的胶原蛋白断裂、聚在一起,像水里飘着杂质。光线一照,这些杂质投影在视网膜上,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小飞蚊”。 简单来说:
1. 生理性飞蚊症(80%以上的人): 正常现象,就像人老了头发变白一样。黑影通常是点状、线状,不影响视力,不用特别治,定期检查就行。
2. 病理性飞蚊症(危险信号!): 眼前突然出现大量黑影、红色烟雾、视力下降,甚至眼前闪光,可能是眼睛出了问题!比如:
(1)视网膜出血: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破裂,血渗到玻璃体里。
(2)玻璃体视网膜炎症:炎症细胞跑进玻璃体,让眼睛又红又痛。
(3)视网膜裂孔/脱离: 玻璃体“果冻”和视网膜分离时,可能撕破视网膜血管,导致严重问题。
(4)眼外伤: 眼外伤后出血或感染。
(5)其他:眼部肿瘤,黄斑病等。
二、怎么知道“飞蚊”是安全还是危险?
去医院做检查!医生会用仪器(比如散瞳查眼底、拍眼底照片、B超、OCT等)看玻璃体和视网膜有没有问题。 医生会根据情况处理:
1. 生理性飞蚊: 不用治,定期复查(每年查一次眼底),慢慢适应就行。
2. 症状明显:吃药(比如碘剂,帮助代谢杂质)或吃维生素C/E,保护眼睛。
3. 顽固飞蚊:用激光把大块的杂质打碎,促进它慢慢吸收。
4. 危险情况: 做手术(比如玻璃体切割术),把混浊的东西清理掉,拯救视力。
三、保护眼睛,赶走“小飞蚊”的4个妙招
1. 别累着眼睛:
看手机、电脑45分钟就休息10分钟,远眺放松。高度近视的人别玩蹦极、过山车等剧烈运动,小心视网膜脱离!
2. 控制慢性病: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按时吃药,控制好血糖血压,防止眼睛血管出问题。
3.护眼防受伤:
干活时(电焊、切割等)戴护目镜,防止异物、火花伤眼。打球时戴运动眼镜,避免被球或手肘撞到眼睛。
4.定期检查:
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人每年查一次眼底,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根据医生建议,每几个周到几个月查一次眼睛,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最后请大家记住这个简单口诀:
▶ 生理性飞蚊 → 定期观察;
▶ 病理性飞蚊 → 火线就诊;
▶ 术后新飞蚊 → 紧急返院;
大部分“小飞蚊”只是眼睛老化的正常现象,别太担心。但如果突然变多、变红、视力下降,一定要马上看医生!平时好好保护眼睛,定期检查,就能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好爱护它,才能看见更美的世界!
崔桓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眼科博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为人工玻璃体代替物),2019年入职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眼科,2021年完成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2年通过眼科主治医师考试,2023年通过眼科副主任医师考试,2023年获黔西南州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儿童眼保健组)一等奖,2024年获黔西南州五一劳动奖章。现任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眼科眼底病组副主任医师,擅长玻璃体混浊与变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复杂眼底疾病诊治,目前专注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眼底视网膜疾病的相关研究,目前主持省级课题1项,州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1篇,拥有发明专利1项。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7001746号-1 黔ICP备17001746号-9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