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食管癌要早发现、早治疗?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早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则降至不足20%!因此, “早筛、早诊、早治”是关键。
哪些人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如果你符合以下情况,建议尽早筛查:
✅ 长期吸烟、饮酒 (酒精+烟草双重刺激增加风险)
✅ 爱吃烫食、腌制食品 (如咸鱼、腊肉、泡菜)
✅ 有胃食管反流病史 (长期胃酸反流损伤食管黏膜)
✅ 有食管癌家族史 (遗传因素可能增加风险)
✅ 年龄≥40岁 (随着年龄增长,风险上升)
食管早期癌可能有哪些信号?
早期症状可能很轻微,容易被忽视,但出现以下情况要提高警惕:
胸骨后不适:感觉胸骨后有隐隐的不适感,可能是轻微的疼痛、闷胀感或烧灼感
吞咽异常:进食时,可能会有食物通过缓慢、有滞留感,或者出现轻度哽咽感。不过,这些症状时轻时重,并非持续存在,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
咽喉部症状:咽喉部会有干燥与紧缩感,尤其在吞咽时较为明显。
注意 :如果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 (如从干饭吞咽困难发展到喝水困难)、体重明显下降 ,务必立即就医!
如何筛查食管早癌?
目前,胃镜(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是筛查食管早癌的“金标准”,它能:
✔ 直接观察食管黏膜 ,发现微小病变
✔ 取活检 ,明确是否为癌前病变或早期癌
✔ 同时检查胃和十二指肠 (如早期胃癌、溃疡等)
其他辅助检查 :
食管钡餐造影(适用于无法做胃镜者,但不如胃镜精准)
窄带光成像(NBI)、放大内镜(提高早癌检出率)
做胃镜可怕吗?
许多人害怕胃镜,但其实:
普通胃镜(10分钟左右完成,会有恶心感但可忍受)
无痛胃镜(静脉麻醉,睡一觉就做完,全程无不适)
胶囊内镜(吞服胶囊摄像头,但不如胃镜精准,价格较高)
建议 :40岁以上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每3-5年做一次胃镜筛查!
如何预防食管癌?
1️⃣少吃烫食、腌制食品(65℃以上的热饮被列为2A类致癌物)
2️⃣戒烟限酒(减少对食管的刺激)
3️⃣控制胃食管反流(避免饱餐后平躺,必要时药物干预)
4️⃣多吃新鲜蔬果(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保护食管)
总结:守护食管健康,从筛查开始!
早筛: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
早诊:发现异常及时活检明确
早治:早期食管癌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根治
记住:食管癌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太晚!别让“小症状”拖成“大问题”,及时筛查,健康长伴!
如有疑问,建议咨询消化内科或肿瘤科医生,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本文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科普专家: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姚鑫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7001746号-1 黔ICP备17001746号-9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