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883《健康头等舱》|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胡诚涛科普科学睡眠指南
作者: 神经内科 胡诚涛 编辑: 陈虹烨 一审: 王璟 二审: 王皎 三审: 许荣荣 发布日期: 2025-07-31

7月30日,FM88.3黔西南交通旅游广播《健康头等舱》节目邀请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胡诚涛为听众朋友们科普科学睡眠指南。

微信图片_20250801083921.jpg


节目主持人如云(左)与嘉宾胡诚涛医师(右)

嘉宾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801083924.jpg

胡诚涛

2014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一直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工作,拥有神经、精神双重执业资质,既是神经内科医师,又是精神科医师、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从业十余年来,先后在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深造,在睡眠障碍诊疗领域经验丰富,擅长睡眠相关疾病、神经内科相关疾病和精神心理相关疾病,在失眠症、睡眠呼吸障碍等睡眠相关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方面很有心得,同时作为兴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成员,在青少年睡眠问题及心理干预方面也有丰富经验。


节目部分文字内容

胡诚涛: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92年,是贵州省成立较早的神经内科之一,也是黔西南州最早的神经内科,还是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医院、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以及中国蛇协黔西南州血栓病防治康复中心。科室担负着全州及周边地区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在睡眠相关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方面也很重视,设有神经内科门诊、睡眠门诊、脑卒中门诊、临床心理门诊等;同时还担负着神经内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每年出院4000余人次,科室现有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还有博士1名、硕士5名。


主持人:好的,胡医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睡眠问题也日益突显,成为影响群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来,那良好睡眠对人体健康有怎样的意义,什么样的睡眠才能算是良好的睡眠?

胡诚涛:人类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生理功能。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对维持神经、心血管、内分泌代谢、免疫、精神心理等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睡眠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认知和记忆能力。

良好的睡眠包括三个维度:适宜的睡眠时长、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规律的睡眠时间。

第一,适宜的睡眠时长是健康睡眠的基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睡眠时长需求不同,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一般来说,睡眠需求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0-3月大的婴儿每天需要13~18个小时,4-11个月的婴儿需要12~16个小时,中小学生需要8~10个小时,成年人一般7~8个小时,老年人6、7个小时即可。

第二,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健康睡眠的关键,甚至比睡眠时间长短更重要。良好睡眠质量一般表现为: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在20分钟以内);夜间醒来次数不超过3次,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另外,俗话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的就是睡眠要有规律,规律的睡眠时间也是睡眠健康的保障。我们提倡顺应四时,起居有常。保持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维持稳定的生物节律相当重要,一般来讲成年人推荐晚上10点、11点入睡,早晨6、7点钟起床;老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5、6点钟起床。这三个维度都是健康睡眠的重要元素。


主持人:感谢您的解答。那么长期睡眠不良会不会引发我们的身体健康问题呢?

胡诚涛:睡眠是人体修复和恢复的重要过程,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睡眠质量下降或睡眠规律紊乱,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常见表现有睡眠时间减少或延长、不能按时入睡、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频繁醒来且次数较多,还有睡眠很浅、梦多、白天犯困等等,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睡眠。这种不正常短期内危害还小,但长期睡眠不良不仅影响白天的精力和情绪,还会对心血管、代谢、免疫、大脑和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主持人:可以看出大家真的不能轻视自己的睡眠问题。那胡医生,究竟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睡眠、睡个好觉呢?

胡诚涛:这也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良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不良生活习惯、生活压力、情绪波动、不好的睡眠环境、躯体疾病等都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我们需要通过生活习惯和环境调节来保持良好的睡眠。

第一是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周末也不要过分贪睡,让身体适应固定的睡眠节奏。顺应昼夜节律,避免白天长时间卧床或打盹,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第二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根据个人习惯保持适宜光线强度,室内温度在20℃-24℃、空气湿度在40%~60%为宜,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相对安静。使用遮光窗帘和隔音设备,减少外界光线和噪声干扰。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枕头高矮适中,被褥清洁干燥。

第三是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避免睡前2~3小时内大量进食,尤其是辛辣刺激、高脂以及高糖食物。睡前4~6小时要避免喝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避免夜间饮酒。睡前尽量不要刷手机。

第四要适度运动与劳逸结合。适度晒太阳,保持适度体育锻炼,避免久坐,有助于消耗能量、减轻压力,但要注意运动时间不要离睡眠时间太近,一般建议在睡前3~4小时完成运动,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改善睡眠。

第五睡前也可以尝试运用正念冥想、放松训练、认知调整等心理疏导技巧,睡前洗澡泡脚、瑜伽等,都有助于睡眠。

第六是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干扰因素。即使无法入睡,也应按时上床休息,避免打乱生物钟。若中途醒来,要避免看时间或者开灯,可通过深呼吸调整状态重新入睡。

良好的睡眠不仅是身体的“夜间修复工程师”,更是情绪的“稳压器”,如果您或身边朋友存在这方面问题,请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干预治疗。


主持人:胡医生,您强调良好睡眠需要建立良好习惯,而这个习惯应该贯穿我们生命周期,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睡眠质量对其成长影响更为深远。那么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在睡眠上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吗?

胡诚涛:睡眠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至关重要。

第一保持规律作息,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生物钟,每天尽量固定入睡与起床时间,周末避免熬夜或过度补觉,保障与年龄匹配的睡眠时长。

第二是优化卧室环境,减少噪声干扰(如使用降噪耳塞),采用遮光窗帘保持昏暗,室温建议控制在18-22℃。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第三是强化睡眠关联行为,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计划表,确保床铺仅用于睡眠休息(如不在床上学习或玩游戏)。可通过睡前冥想、亲子阅读等放松活动过渡到睡眠状态。

第四是调整生活节律,白天可进行30分钟以上快走、跳绳等有氧运动,但晚间8点后避免剧烈活动。晚餐宜清淡且在睡前2~3小时完成,避免高油辛辣食物,睡前不再加餐以防消化负担干扰睡眠。

第五是构建心理支持体系,家长需主动沟通并疏导孩子的压力,通过认知调整训练(如记录焦虑清单并逐条化解)等增强其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主持人:说到睡眠,对于职业人群来说,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应该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职业人群在睡眠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

胡诚涛:职业人群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作息不规律等问题,更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不高、睡眠时间不够甚至睡眠节律颠倒。

维护良好睡眠健康,要养成科学的睡眠卫生习惯,首先要妥善管理工作时间,尽量避免熬夜,防止过度疲劳。保持适度体育锻炼,避免久坐。避免睡前吸烟、饮酒、饮茶或咖啡,晚餐不宜过饱过晚,尤其是辛辣刺激食物尽量不吃,睡前更不能刷手机。把工作挪到床上、挪到晚上都是不合理的。同时还要积极管理心理状态,有效疏解工作压力,保持心态平衡,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干预。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黔ICP备17001746号-1 黔ICP备17001746号-9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

医院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新区桔康路(B6路)侧。

州医院微信生活号

州医院微信公众号

州医院支付宝生活号

预约挂号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