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儿科成功完成全州首例支气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儿童气管插管后声门下区囊肿,为患儿可可(化名)带来了新希望。该项技术的实施标志着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儿科具备独立开展经支气管镜下热消融治疗的条件和技术,是目前黔西南唯一能独立开展儿童支气管镜下热消融治疗的儿童呼吸专科,能为更多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
患儿可可,是一名32周早产的男婴,出生时体重仅1.8kg。出生后,他因“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外院接受了2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期间长期依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出院后,可可反复遭遇重症肺部感染,每次感染后都会出现明显的声嘶、喘鸣。2025年2月27日,可可因“声嘶、咳嗽、气喘3天,发热2天”来到我院儿科就诊。入院时,他哭声嘶哑,双肺呼吸音粗,还伴有少量粗湿性啰音及散在哮鸣音。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患儿不仅有支气管内膜炎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声带麻痹,声门下区还存在数枚白色囊肿样病变、肉芽组织。
囊肿、肉芽组织主要由血管、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等组成,触碰容易导致出血、出脓液,如气道内大量出血会导致患儿出现生命危险,急需既能改善患儿通气又相对安全的解决方法,经儿科内镜病区医护全科讨论,传统的电凝及冷冻治疗方式可能会损伤正常组织,且冷冻治疗后易出现黏膜水肿引发喉梗阻,儿科团队决定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下的钬激光烧灼破坏囊壁、钳夹清理坏死物的治疗方案。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的全力配合下顺利完成经支气管镜下激光肉芽消融术。
术中可见囊液流出,术后继续为可可进行抗感染和减轻水肿治疗。一周后,可可的声嘶明显减轻,咳嗽、喘鸣症状消失。复查电子支气管镜显示,声门下瘢痕狭窄未出现,囊肿基本消退,患儿顺利出院。之后随访可可一切正常。
支气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顺利开展,代表医院儿科呼吸内镜在儿童呼吸介入治疗上迈上新台阶。儿科专家提醒,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且有气管插管病史的患儿,后期随访至关重要。若出现喉鸣、气促等症状,应警惕气道狭窄的可能,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即使经过治疗,也需持续关注,预防囊肿复发。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7001746号-1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