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神经外科机器人|以“智能”之精准,除“三叉”之极痛
作者: 神经外科 徐溥澄 编辑: 王璟 一审: 欧阳嵩 聂招斌 二审: 王皎 三审: 许荣荣 发布日期: 2022-08-29

微信图片_20220829083809.jpg

术前机器人进行影像注册定位

8月23日,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第三代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定位引导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患者目前已康复出院。

患者王爷爷今年73岁,反复右侧面部疼痛2年有余,近段时间来有明显加重趋势,最初时疼痛并不明显,轻微地揉搓或是休息后,感觉疼痛有所缓解,王爷爷也就没有特别在意。随着疼痛明显加重,不间断的发作越发频繁,除了吃药,只能拼命揉搓掐面部,转移疼痛感觉苦不堪言。

“只要脸疼起来了,吃不下饭,喝不了水,睡眠质量差,后来到州医院确诊,说我这是‘三叉神经痛’”,王爷爷回忆,“一直靠口服药缓解疼痛,最初是一天两颗药,吃了脸不痛了,直到两年前,吃的药已经逐渐增加到每天四颗,并且越来越没有效果。”


三叉神经痛,为一种功能性疾病,具体病因目前不详。以一侧面部的刀割样、电击样、火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发作无规律性,突发突止。因疼痛程度极为剧烈,故有“天下第一痛”之称。相关数据统计,全球年自杀人群中,有21%为不堪三叉神经痛困挠而走上极瑞之路,故其又有“自杀疼痛”之称。

三叉神经痛目前可分为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有二种方式。一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一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PBC)。而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以微创、手术禁忌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逐渐成为三叉神经痛首选治疗方式。虽为微创手术,但却并不是一种简单手术,反而是一种真正高风险手术。由于穿刺进入点卵圆孔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脑膜中动脉等重要血管解剖关系紧密,穿刺过程中对手术医师要求极高,一但出现术中受损,将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如何精准、安全的进行卵圆孔穿刺,成为制约PBC手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微信图片_20220829083821.jpg

卵圆孔周缘结构


2022年8月医院成功引进神经外科第三代手术机器人,为术中精准定位提供了利器。通过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及精准穿刺导航功能,将卵圆孔的经验性穿刺直接提升至毫米级精准穿刺,而后导入球囊,注入显影剂使球囊扩张压迫半月节数分钟,就可以让三叉神经的痛觉“失活”,达到“止痛”效果,手术时间短,即刻有效,1-2天出院。手术过程无切口,仅是面部有一个小针眼,术后使用创口贴保护术后创口即可,患者得到满意的疗效。

机器人辅助系统使神经外科手术更精准、更便捷、更安全。

微信图片_20220829083824.jpg

数据融合处理,制定穿刺路径

微信图片_20220829083830.jpg

调整穿刺角度,选择最佳穿刺路径

微信图片_20220829083833.jpg

选定避开血管及重要组织的最佳路

微信图片_20220829083836.jpg

以颅内视角检查穿刺进入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829083840.jpg

完美完成手术

微信图片_20220829083843.jpg

术后效果满意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黔ICP备17001746号-1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

医院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街道办事处城市中心B6路侧

智慧医院公众号

州医院微信公众号

智慧医院小程序

预约挂号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