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厚重的隔离门,将其与外界完全隔开,门内是危重病人和紧张工作的医务人员,门外是焦急等待的家属。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这里是与死神争夺生命、没有硝烟的战场。
走廊里,家属们三三两两,或蹲或站,日夜守在门口,只为能离病房内的孩子近一点。大门每次开合都牵动着家属的心。哪怕门开关只有几秒钟,他们也要起身向内看一眼。病区入口的一个房间,是医生和患者家属谈话的地方,谈话间连接病区的走廊墙上,密密麻麻挂了数十面锦旗,无形中成为患者家属们的精神安慰。
小雨是一位2岁的患儿,因为发热、抽搐入院,小雨入院的时候已经神志不清,处于一个深昏迷状态,家属焦急万分,入院以后医护尽快的处理患儿抽搐情况以及降温,经检查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在入院后很短的时间里,小雨病情继续恶化,频繁发生抽搐,高热不退,每抽搐一次,生命更多了一分危险,护理人员立即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并予深度的镇静及镇痛。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护士长安排了PICU里面最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为小雨提供精心的护理,专人专护,每天根据病情吸痰护理、按时翻身、眼部护理、鼻饲牛奶、肢体松解按摩,甚至连换尿不湿等等,一次次的变温毯降温、一次次的用药治疗,一次次的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没有一丝丝松懈,直至抽搐缓解、体温稳定。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就不需要家属陪护,因为过多的管道以及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那根气管插管,护理要求相当的高,稍有不慎,便会脱出导致患儿面临更大的危险,突然其来的病魔,几乎击垮了这个家庭,家属几乎崩溃,我们的当班医护很耐心的安抚家属,让家属理解并接受无陪的原因,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共存信心,相信孩子一定能度过难关。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小雨的病情逐渐好转转至普通病房,小雨出院的时候家属为表示感谢,制作锦旗送给PICU的医护,这时候我们的脸上都挂满欣慰的笑容,因为这些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些辛苦付出换来了一个健康的小生命。
PICU实行半陪护管理,对于科室里还没结婚的同事们来说在这里已体验了当“父母”的角色,因为病痛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孩子们往往用哭来表达情绪,除了日常治疗及护理,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重点。PICU里的护士,不少都还没有结婚,然而照顾起孩子却相当老道,除了给患儿输液、打针,无陪患儿还要给他们喂奶、换尿布,患儿哭闹不安时安抚、早教机唱歌、讲故事,想办法让他们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以便更进一步的接受治疗,也使家属焦虑情绪得到缓解,我们也为人父母、儿女,我深深体会到了待病人如亲人的儿科护理服务内涵。
工作10余年,繁琐而又紧张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天,我们穿梭在病房做着总也做不完的治疗,夜晚,我们如警惕的哨兵,草本皆兵时刻巡视着病房监测生命体征,只为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避免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愿意留在PICU工作的,往往都是愿意付出的人,因为这里要比普通病房辛苦太多,抢救起病人毫不含糊,把不少患儿从鬼门关拉回,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一旦当了PICU的护理人员,就意味着不可能准时下班。对PICU的医护人员来说,忙到凌晨12点下班是家常便饭。上夜班如果遇上危重患儿抢救,下班回家时基本已将近中午。由于工作强度太大,值班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在家休息的时间也要随时预备着被叫来加班或抢救患者,手机常年不关机,要随时应对突发的求助,半夜赶到医院抢救病人也是常事,但没有人抱怨,任劳任怨,只为守护儿童健康。
PICU护士付出的劳动,大多数患儿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要护士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孩子,用自己的技能去给患儿提供最优的服务,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工作,我相信这个护理团队会更加阳光灿烂,会给孩子们更多关爱。
Copyright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7001746号-1贵公网安备 52230102000043号